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351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295篇
地质学   405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经典的共线方程中物方坐标系建立在地球表面,在航天摄影测量中,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的应用,增加了不同类型测量数据间联合处理的难度,限制了影像数据摄影测量处理的空间范围。本文介绍了基于视线方向的影像对地定位算法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地心系下的航天影像摄影测量共线方程。针对地固地心系和空固地心系下星历数据的不同点,建立了基于两种地心系下星历数据的航天遥感影像定位严密模型,并对两种模型中偏流角处理的不同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53.
二位置寻北由于其实现简单,成为光纤陀螺寻北的一种重要方案。如何对二位置寻北方案的测量结果进行准确而可靠的评价,对该方案在光纤陀螺寻北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一般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方法对光纤陀螺二位置寻北方案进行分析。基于二位置寻北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其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的具体过程。实例计算表明,测量不确定度为光纤陀螺二位置寻北提供了一种准确的评定方法,可用于对各种寻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4.
于峰  王培吉  张昌文 《海洋学报》2010,32(10):7285-7290
采用全电势线性缀加平面波(full 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简记为FP-LAPW)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N掺杂SnO2材料,研究了在N替代O原子和N替代Sn原子情况下的电子态密度、电荷密度分布以及光学性质.研究表明N掺杂替代Sn较之N掺杂替代O原子的带隙要宽,都宽于SnO2的本征带隙,且两种情况下N分别处于负氧化态和正氧化态,其介电函数谱也与带隙对应发生蓝移,从理论上指出  相似文献   
55.
宋文涛  林峰  方哲宇  朱星 《海洋学报》2010,32(10):6921-6926
利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观测并分析了两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的激发和聚焦现象. 用线偏振光照射有半个周期相位差的环状沟槽结构与有半个周期位相差的环状狭缝结构,得到了单点的SPP聚焦. 有限时域差分法的模拟结果验证了实验中观测的现象. 这两种相位错位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结构,突破了由于干涉导致的线偏振光不能得到单个聚焦点的限制. 与采用径向偏振光激发而得到单个聚焦点的方法相比,线偏振光不需要聚焦,也不需要将光束中心对准纳米结构的几何中心即可得到单点聚焦.  相似文献   
56.
刘英  孙强  卢振武  曲锋  吴宏圣  李淳 《海洋学报》2010,32(10):6980-6987
为了获取足够的目标信息,充分利用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的光谱信息,建立了谐衍射中、长波红外超光谱成像系统.利用谐衍射元件独特的色散特性,将谐衍射透镜应用于中、长波红外超光谱成像系统中,使系统在中波红外3.7—4.8 μm和长波红外8—12 μm的2个红外大气窗口内获取数百个光谱图像.设计结果表明,中波红外波段,在18对线/mm处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大于0.55;长波红外波段,在13对线/mm处光学系统的MTF大于0.5;光学系统的衍射环绕能,在中波红外波段30 μm半径范围内大于85%,在长波红外  相似文献   
5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大视场光学测量设备和GPS测量点位天文坐标的方法,即测量多个星体方位角相对于主光轴方位角的增量,然后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解算出点位的天文坐标。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讨论大气蒙气差的修正问题,而且能够满足高精度天文坐标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58.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a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phases of aggradation/incision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climate and seismicity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in the Alaknanda River valley (a major tributary of the river Ganges or Ganga). Geomorphology, stratigraphy and optical dating of the fluvial sediment reveal that the oldest fluvial landforms preserved in the south of the Main Central Thrust are debris flow terraces developed during the early part of pluvial Marine Isotopic Stage 3. Following this, a period of accelerated incision/erosion owing to an increase in uplift rate and more intense rainfall occurred. In the Lesser Himalaya, three phases of valley fill aggradation around 26 ± 3 ka, 18 ± 2 ka and 15 ± 1 ka and 8 ± 1 ka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monsoon intensity and sediment flux. The last phase was regionally extensive and corresponds to a strengthening of the early Holocene Indian Summer Monsoon. A gradual decline in the monsoon strength after 8 ± 1 ka resulted in reduced fluvial discharge and lower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Alaknanda River, leading to valley fill inci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rrace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fluvial dynamics in the Alaknanda valley were modulated by monsoon variability and the role of tectonics was subordinate, limited to providing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post‐deposition modification of the fluvial landform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9.
结合身份密码体制,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和地理位置信息的异构传感器网络(HSN)节点间的双向认证及密钥协商方案。不同性能节点之间采用不同的协议完成身份认证和密钥建立,充分发挥了高性能节点的能力,降低了低性能节点的能耗。该方案具有完美前向保密性和主密钥前向保密性,具有较好的抗节点伪造、节点复制和女巫攻击能力。分析与仿真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0.
Optical buffers are critical for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in future optical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In this paper, a theoretical study as well as a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n a new optical buffer with large dynamical delay time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cascaded double loop optical buffers (DLOBs). It is found that pulse distortion can be restrained by a negative optical control mode when the optical packet is in the loop. Nois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realise a large variable delay range by cascaded DLOBs. These conclusions are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 system with 4-stage cascaded DLOBs. Both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large delay range of 1--9999 times the basic delay unit and a fine granularity of 25 ns can be achieved by the cascaded DLOB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scaded DLOBs is suitable for the all optic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